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地方公务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地方公务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都是行政编制,国家公务员是国管,地方公务员是省管。
2、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简称“国考”,面向全国公开招录。
3、地方公务员,指地方市县乡镇等各级党政机关、社团等为招录工作人员而进行的各级地方性考试。主要面向本省和本省生源以及在本地就读的高校学术,多数省也不限制户口,面向全国公开招聘。
1.首先要说下***部门的职位,因为公务员负责管理社会秩序,维护国家法律的人员,在承担这些职能的岗位上常见的就是***部门,具体包括财政局、办公室、人社局、卫健局、教育局、文旅局还有市场监管局、司法局、统计局、公安局等相关至少25个以上的***部门。
2.其次是党委机关,党委机关为了和参公事业单位进行区分,没有强调参公管理性质。其中主要包括党委办公室、宣传部、政法委以及纪委、编办、***局等,一共设置至少10个以上的党委机关。
一、行政类岗位:行政类岗位是指在***机构中负责行政管理工作的岗位。其中包括行政官员、行政科长、行政处长、行政主任等。
二、政治类岗位:政治类岗位是指在***机构中负责政治决策的岗位。其中包括政治官员、政治科长、政治处长、政治主任等。
三、经济类岗位:经济类岗位是指在***机构中负责经济管理工作的岗位。其中包括经济官员、经济科长、经济处长、经济主任等。
四、法律类岗位:法律类岗位是指在***机构中负责法律管理工作的岗位。其中包括法律官员、法律科长、法律处长、法律主任等。
五、科技类岗位:科技类岗位是指在***机构中负责科技管理工作的岗位。其中包括科技官员、科技科长、科技处长、科技主任等。
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的区别有招收公务员的单位和公务员工作的性质不同,国家公务员是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招收的公务员,地方公务员是地方各级党政机关招收的公务员;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的考试科目、考试时间、考试单位均不相同。
1. 地方公务员是指地方***机关的公务人员,主要负责地方***机关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国家公务员是指中央***机关的公务人员,主要负责中央***机关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
2. 地方公务员的职权范围受地方***的限制,而国家公务员的职权范围没有限制,可以涉及全国性的事务。
3. 地方公务员的薪酬一般比国家公务员低,而国家公务员的薪酬一般比地方公务员高。
4. 地方公务员的任职条件一般比国家公务员宽松,而国家公务员的任职条件一般比地方公务员严格。
一、组织机构不同
地方各省公务员考试与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根本区别是由考试组织部门、招录单位和地域范围决定的。组织部门指从考录计划、考试到录用等一系列程序的组织机构;招录单位指用人单位,即公务员考试的需求方和录用公务员的接收方;地域范围指考试地点。国家公务员考试是由国家公务员局组织,各地公务员考试是由各地的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
二、考试内容不同
省考和国考在考试时间、考试内容、考试地点和考试难度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就考试时间而言,国考时间基本是固定的,报名时间在每年10月中下旬,考试时间在11月下旬,面试时间在来年2-5月份(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由于疫情影响,笔试延期公告,相关面试时间也会推迟)。而各省省考时间则不相同,近年来参加联考的省份越来越多,2016年参加联考的地区已经增至25个,为历年之最。就考试内容而言,两者都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均***用闭卷方式。就题型和考试难度而言,国考相对稳定,省考则在国考的基础上略加创新,以体现本省特色,国考题目难度要相对大于省考。国考行测题量比省考多,申论阅读材料字数也比省考多,具体情况要参照国考及各省公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试题。
三、编制和***待遇不同
通过省考和国考被录用的公务员,均属于“国家公务员”,均按照《公务员法》和同一套制度管理,录用后也有统一的薪酬体系。但因地域范围、部门(行业)类别及单位层级不同,薪酬及晋升空间会有所差异。在地域上,东部沿海和一线城市平均工资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在部门(行业)类别上,海关、金融、证券和财税系统工资和福***于其它部门;在晋升空间上,行政执法类和综合管理类人员因其工作内容具有公共性质,人员可以流动,可以跨地区、行业交流任职,而一些垂直管理部门,如国税、海关系统大多只能在本系统内晋升和调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地方公务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地方公务员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pectrumindus.com/post/5798.html